2025臺灣文博會文化策展區主題展「穿霧之境」,策展人曾令理以台灣珍稀的霧林為出發點,結合文化策展人柯智豪的觀察與敘事,打造出一場從水霧、森林到人文的五感體驗。展覽以三段式動線引領觀眾走進自然與產業交織的故事,並透過木構展場、流動光影與森林香氣營造霧林意象,同時展出許多以自然與在地文化為靈感的創作,期待觀眾能在展中感受自然之美,並進一步支持台灣優秀的文化創作。
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於8月2日至11日辦理,8月2日首先在松山文創園區以「文化策展」展開序幕,「品牌商展」則從8月5日起在南港展覽館接續登場。文化部表示,每年都引動大批觀眾參加的品牌商展,今年特別移師交通便利、展場規模更大的南港展覽館,除了廣受歡迎的各大文創品牌參展外,將首次推出由文化部黑潮計畫補助34組臺灣原創角色組成的「黑潮星樂園展區」,完整聚集臺灣各個吸睛的IP。
2025 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今日正式公布評審團名單!今年再度邀集眾多國際重量級設計專家參與評選,包括台灣平面設計大師劉開、荷蘭建築事務所 Mecanoo 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Francine Houben、德國 iF 國際論壇設計執行長 Uwe Cremering、美國 ArtCenter 工業設計學院院長 Babette Strousse,以及日本設計大師、Minä Perhonen 創辦人皆川明等,涵蓋產品、視覺、建築、社會創新、市場趨勢等多元領域,為獎項延伸廣闊的國際視野。
長期關注藝術與文化的龔卓軍教授,今年首次以總顧問身份參與文博會。他提出「水風景」作為年度主題,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為核心,期待與大家一同展開,一場跨越自然與人文的臺灣文化生態探索之旅。
由食力 FoodNEXT 主辦的《2025食創獎》現已正式啟動,號召社會各界共同以創新設計回應未來飲食的多重課題。鼓勵以跨領域設計整合創新提案,鏈結食品科技、產品設計、品牌策略與商業模式,推動飲食文化與產業永續發展。
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在8月2日至11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登場,年度主題為「水風景」(Water Scapes),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為核心,呈現從臺灣高山的雲海霧林、淺山的溫泉飛瀑,到落山過嶺的溪海潮浪所孕育出的臺灣文化生態。
設研院推動微移動議題已邁入第三年,設研院攜手微移動產研聯盟成員於6月18日,透過「微移動產業創新趨勢應用研討會-期中產研交流」持續佈局微移動的韌性發展、產業應用及環境適應。今年聚焦「高齡服務建構」與「觀光加值應用」兩大應用情境,分別整合應用研究與設計開發的設計資源,並積極與產研聯盟成員進行跨域協作,尋求適合地方與特性的應用創新的機會。
隨著全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循環經濟正成為未來經濟模式的重要方向,循環設計的角色顯得尤為關鍵。綠盒循環設計Leafer是一間協助企業進行循環經濟轉型的設計公司,其開發的循環設計工具 「C-BAT」,更奪得2025年iF 設計獎。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索綠盒如何為臺灣的循環經濟注入更多可能性!
本文以《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為基礎,摘要其研究成果與分析洞見,並以「設計生態系統」為核心架構,全面檢視台灣設計產業的供需動態與結構性挑戰,進而提出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設計行動指引。
2025年隨著台灣設計展落腳彰化,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樂土)共同研發的C-STONE大理石循環塗料也朝彰化邁出嶄新一步!
當AI進入工作現場的同時,我們也迎來了一個關鍵提問:當一張設計圖可以由AI在數秒內生成,設計師的價值,該如何重新定位?《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彙整了國際研究趨勢、204份設計產業調查問卷,以及41人次來自產、官、學界的深度訪談,試圖為設計產業找出下一步的方向。
《2024年台灣設計力報告》以設計產業為核心,採用「設計生態系統 (Design Ecosystem)」為分析觀點,全面剖析台灣設計力的現況與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