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霧設計希望帶給消費者的全新感官體驗——透過香氣、視覺、觸覺的融合,讓人們與環境建立更深層的連結。為實現這理念,山霧積極參與「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並藉此開發專利技術與模組化設計,同時利用募資活動探索市場需求,使品牌不僅在設計美學上有所突破,更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推動品牌在全球的擴展與深耕。
致力於推動「以人為本」設計思維的遊石設計,投身於數位服務已逾十多年,在此次 「 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以下簡稱IDDI)中,正透過人性化的經營理念,落實數位無障礙(Digital Accessibility)設計,並擴散在台灣產業圈擴散,實踐數位平權的永續精神。
台灣設計研究院於2024年9月20日舉辦「低碳包裝與永續設計論壇暨分享會」,活動現場共有超過百名、近60家,來自不同領域的產業代表,一同探討永續包裝的新解方。多位業界專家與會分享他們如何將永續理念導入設計思維,在產品研發、製程、包裝設計的各個環節中,運用可再生材料、減少碳排放等方法,推動循環經濟。
將經典文物結合創意,用設計轉譯流行趨勢,創造出多項話題性商品,對於如何說故事、打造有質感的台灣設計商品,谷吉創意創辦人洪榕希很有一套自己的作法。去年,洪榕希透過參與「 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成立「GUJI 谷吉創意」,以品牌價值加值商品,未來也將成為故宮的聯名品牌之一。
為促進既有都市系統與微移動服務的結合,設研院於 8 月 6 日在設研院高雄南方實驗室辦理「情境應用發展參與式工作坊」,聚焦探討未來鹽埕地區若發展電動滑板車的可能停靠站點及路線。
台灣回收業龍頭大豐環保,找來過去有專案合作過的點睛設計,一起參加「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過程中除了研發設計出可無限堆疊的「100% 回收 PP 組合櫃」,大豐更學習了設計的流程和邏輯。而站在生產及設計兩端的大豐及點睛,究竟擦出了那些火花呢?
本物 WOO Collective 以錫工藝製品起家,產品從酒具一路發展到茶具,並在參與「IDDI 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計畫的過程開發出可以放大咖啡風味的「BraveHeart咖啡風味品鑑杯」。同個杯子、換個角度,喝到的味道竟然不一樣!到底本物是如何一舉以「風味杯」成功打入不曾踏足的咖啡杯市場呢?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石資中心合作,並於後期鏈結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研究鎖定石材產業,探索石材與石材加工產業裡的循環經濟,並從趨勢研析中理解石材產業的循環經濟策略,除了優化石材開採與製程以提供市場創新與多樣化的需求。
為追蹤台灣設計產業與人才發展概況,台灣設計研究院於2021年首次大規模針對我國設計人才進行研究調查,本年度(2023年)為兩年一度的國內系統性調查,除了延續以問卷調查推估設計產業人才發展情形外,更著重設計人才因應前瞻趨勢議題之探究,包括企業永續發展、ESG經營指標、數位轉型、人工智慧運用等能力需求。
台灣設計研究院本(113)年受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委辦「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透過發掘商圈發展課題、輔導示範商圈、進行全面的美學設計導入,為全台商圈突破轉型帶來改變契機,建立永續營運基礎,成為長期活化的城市在地經濟。今舉辦首場座談會邀請18位跨領域專家,匯聚各域觀點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