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研究院與石資中心合作,並於後期鏈結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研究鎖定石材產業,探索石材與石材加工產業裡的循環經濟,並從趨勢研析中理解石材產業的循環經濟策略,除了優化石材開採與製程以提供市場創新與多樣化的需求。
為追蹤台灣設計產業與人才發展概況,台灣設計研究院於2021年首次大規模針對我國設計人才進行研究調查,本年度(2023年)為兩年一度的國內系統性調查,除了延續以問卷調查推估設計產業人才發展情形外,更著重設計人才因應前瞻趨勢議題之探究,包括企業永續發展、ESG經營指標、數位轉型、人工智慧運用等能力需求。
台灣設計研究院本(113)年受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委辦「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透過發掘商圈發展課題、輔導示範商圈、進行全面的美學設計導入,為全台商圈突破轉型帶來改變契機,建立永續營運基礎,成為長期活化的城市在地經濟。今舉辦首場座談會邀請18位跨領域專家,匯聚各域觀點交流討論。
設研院與中選會自2021年起展開共創合作、攜手共創「選舉美學」,三年間陸續展開各項目的升級,以設計革新來提升民主體驗。
設研院在11月推出「公共服務場域調研-設計之前的五堂課」,將升格後四年來的公共服務經驗及方法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實際案例循序漸進地帶領大家了解不同的調查研究方法;報名人數高達7,450人,多數學員表示對實質應用有很大的助益,呈現對公共議題研究的強烈需求。
石井裕教授是一位電腦科學家,他創立了MIT媒體實驗室的實體媒體小組,是人機互動領域的大師,並受到科學、藝術、科技、設計等不同專業領域的讚賞。設研院特別訪問他的研究歷程和理念,一窺他願景驅動的研究與創作哲學。
今年臺灣規模最盛大的國際級文化饗宴「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於本(10)月15號正式畫下句點,展期為期66天破1,100萬人次參觀,主場館臺灣館以「扎根與共榮:有客當靚(最美)」為主題,獲得國內外好評不斷,不僅吸引各縣市許多民眾共襄盛舉,更有來自國際友人盛讚展覽內容精彩豐富,參觀民眾扶老攜幼闔家體驗客家新美學。
在出任台灣設計研究院首任院長短短三年多,不只帶動台灣公部門的整體設計美感提升,更在去年的美學南進計畫中,創造出相當可觀的實體經濟產值,種種數據看在外人眼中,無疑已繳出亮眼成績單,不過,執著如他卻不打算止步,「我想舉辦一場城市美學的接力賽,邀請全民參與,一起用設計改變台灣。」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從2022年5月展開「未來移動情境共創」系列工作坊,藉由設計方法與趨勢分析探討未來10年交通移動將如何轉變,進而提出前瞻技術的創新應用方向,協助產業技術策略擬定並且提高市場應用機會。
2021年,設研院展開「2021年台灣設計人才調查」,是首次大規模針對我國設計人才發展現況所做的研究調查。透過國際設計人才發展議題探討、問卷調查與專家訪談,掌握與展望我國設計人才發展脈動,作為深化《台灣設計未來藍圖》以及持續耕耘與推動我國設計政策發展的基礎研究。
2020年初,T22計畫的「產地一顆星」企畫從先前的企業診斷邁向了新階段──在日方團隊的建議下,許世鋼決定要推出具有許家味、鶯歌味與台灣味的新陶瓷品牌。為了讓新品牌一次到位,設研院委請「兩個八月創意設計」一同參與品牌企劃,並且操刀商品與品牌識別形象設計。
自創業後,大約每隔5、6年,新旺集瓷就會主動迎來大幅度的變革,這回更不尋常,他們早已不是陶瓷產業的菜鳥,即便無法年年締造銷售佳績,至少也穩健經營。為什麼要投注心力與經費,還要放下身段來,參加T22產地振興計畫,與日本中川政七商店重新學習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