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設計創新趨勢:設計導入材質研發及應用 Design Driven Innovation

編輯|設計研發組 陳郁真、郭瑀琁、許文薇、郭憶璇
當今全球面臨不同環境議題的挑戰,如: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氣候變遷,使各國積極尋求可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的策略(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3)。而隨著產業進入工業4.0的浪潮,傳統製造思維逐漸翻轉,重新檢視包含前端的原料、設計、市場、研發、生產、及後端的銷售服務模式等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環節,試圖推動產業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藉以加速資源、資產及設備的循環來創造新的價值(Rosa et al., 2019)。
從石材循環經濟到材質創新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石資中心)合作,並於後期鏈結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研究鎖定石材產業,探索石材與石材加工產業裡的循環經濟,並從趨勢研析中理解石材產業的循環經濟策略,除了優化石材開採與製程以提供市場創新與多樣化的需求,也同時發展新材質如人造石(Acrylic Solid Surface),藉由新材質的研發或循環利用,以減少資源耗損、製程耗能、汙染與廢棄物處理等問題。
設計驅動的材質創新流程
本研究以共創工作坊的方式,召集跨領域專家共同以未來生活情境為觀點,探索創新服務材質應用需求。研究初期透過文獻整理與產業專家訪談,檢視產業供應鏈從研發到銷售的流程。為降低進入市場的風險,透過與材質專家、設計師、製造業者的三方交流,以四次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材質創新應用情境探索、使用者樣貌與場域意象描繪、設計目標聚焦與實驗示範、及創新材質測試與回饋蒐集。
場域情境探索從石資中心掌握的加工技術與材質出發,導引設計師發想不同日常情境材質的應用目的,並與材質研發及加工業者共同進行技術可行性評估。第二場工作坊專注於描繪使用者樣貌與場域需求,探尋創新材質導入機會。接著進一步訪談室內、產品、工藝設計師等進行材質應用決策分析,並攜手臺灣大地原色工作室與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手工天然有機顏料製作與石材汙泥改質研究,探索創新材質以塗料型態的呈色效果,並在配方比例調整後進行原型的製作。為分析塗料的優勢與市場使用,邀請設計師進行手感與調色實驗的測試,進一步作更清晰的應用描繪。本案透過串接供應鏈、跨領域產業專家、使用者等多方交流,實現以石材循環經濟為基礎的創新塗料,同時推出塗料工具包以觸及更多潛在使用者,落實循環材料推廣。
本書初步提出「設計驅動材質創新流程」,以材料驅動設計理論(Material Driven Design,MDD)為核心,強調將材料置於設計過程,不同於以技術與性能導向的研發,而是著重於人的生活型態、行為與需求,發展兼顧商市場與科技可行性的石材創新示範( van Bezooyen, 2014 )。研究透過四個主要步驟:包括(1)瞭解材料、(2)建立材質體驗願景、(3)實現材料體驗模式、(4)發展設計材料/產品概念,將此方法流程應用於材質創新,提升產品功能性與附加價值,並增強市場競爭力。

▲ 產業設計創新趨勢目錄(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 材質創新工作坊共創過程(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參考文獻: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3). Annual Report 2022. https://www. unep.org/resources/annual- report-2022
- Rosa, P., Sassanelli, C., Urbinati, A., Chiaroni, D., & Terzi, S. (2019). Assessing relations between Circular Economy and Industry 4.0: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9(3), 300-313. https://doi.org/10.1080/0 0207543.2019.1680896
- van Bezooyen, A. (2014). Materials Driven Design. In E. Karana, O. Pedgley and V. Rognoli (Eds.), Materials Experienc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and Design (pp. 277- 286). Butterworth-Heinemann.
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下載《產業設計創新趨勢:設計導入材質研發及應用》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