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etter City:城市美學進行式|從診療到日常,設計力為小鎮帶來大改變

▲ 設計進場後,衛生所不再只是診療場所,同時乘載溫度、美感與使用者需求的空間。

 

當設計思維導入日常照護場域,衛生所不再只是診療的場所,而是能同時乘載溫度、美感與使用者需求的空間。彰化縣北斗鎮衛生所暨不老健身房的改造,就是一場「以人為本」的城市美學實踐,翻轉人們對公共醫療空間的想像。

 

從診間到日常,不一樣的彰化衛生所

 

走在北斗鎮復興路,白色外觀搭配鮮黃色格柵的彰化縣北斗鎮衛生所暨長照衛福大樓(以下簡稱衛福大樓)十分醒目,常引來鄰里議論:「這麼漂亮,是住宅嗎?」、「聽說裡面有新的衛生所和不老健身房!」

 

小鎮的消息總是傳的特別快,雖然還沒正式公布,鄉親們早已口耳相傳,引頸期盼這幢嶄新的衛福大樓早日落成啟用。

 

對於多數人而言,衛生所只是小型基層醫療據點,但在彰化,它是居民日常健康的守護者。「我們不只提供一般看診,還結合轄下醫療院所專科醫師提供到點醫療服務,如:腹部超音波、眼底檢查、優質健兒門診......等。其他縣市的民眾習慣到大醫院及診所就醫,但在彰化,鄉親們平時最依賴的就是在地衛生所。」彰化縣衛生局科長楊韵如表示。

 

近年縣府積極推動複合式長照衛福大樓,將衛生所、托嬰中心、親子館、日照中心及不老健身房整合在一起。如何在承載居民日常的同時,展現細緻的關懷與美感,成為彰化縣衛生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城市美學」的出發點。

 

▲ 白色外觀搭配鮮黃色格柵的北斗衛福大樓佇立在街口,為小鎮帶來醫療服務、公共美學新氣象。

 

▲ 彰化縣衛生局科長楊韵如表示,衛生所是彰化鄉親們最依賴的醫療據點。

 

▲ 居民日常習慣走進衛生所裡測量血壓、脈搏等基礎健康情況。

 

深入調研,以設計思考回應使用者的需求

 

衛福大樓的使用者橫跨男女老幼,要如何因應不同年齡階層的需求打造兼顧美學設計與服務動能的空間?「美學不只是漂亮而已,還包括空間與服務是否合理、流程是否清晰,能否帶來一致的使用體驗。」城市美學計畫指導委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趙璽強調,美學的基礎在於扎實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設計。此外,美學所帶來的改變往往不是立即可見,而是要透過實際使用才能真正感受。

 

設計團隊在規劃初期花了數月時間,走訪溪州衛生所考察,並透過訪談、工作坊蒐集民眾及護理師、醫師與志工第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分析出近百項的服務流程。這些調研成果成為設計的核心依據,讓空間設計真正貼近每位使用者的需求。

 

▲ 城市美學計畫指導委員趙璽強調,美學不只是美觀與質感,還要兼顧服務流程與使用者體驗。

 

從掛號到看診,空間動線更貼心

 

走進衛生所,首先看到的就是掛號櫃台。設計團隊特將櫃台高度降低,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護理長邱淑香笑說:「來這裡的都是熟面孔,一進門就能和櫃檯人員打招呼,來到朋友家一樣自然。」

 

在空間設計上,打破了過去昏暗擁擠的印象,三面開窗引入大量自然光,讓候診區寬敞明亮,牆面也不再貼滿雜亂的宣導海報。光是這點,就讓不少前來就診的民眾忍不住驚呼:「衛生所怎麼變得這麼漂亮!」

 

在動線方面,以鮮明的橘紅色系搭配大面積的數字,清楚標示各診間與動線方向,讓看診民眾一目了然。「以前要一步步帶著病人走,現在就連長輩們,只要帶著走一兩次,之後他們就能自己找到要去的診間,整個流程順暢很多,我們的工作量與壓力也減輕許多。」邱淑香笑說。

 

▲ 櫃台降低後,民眾能一眼看見服務人員;服務台可直通內部作業診間,有效且更流暢地劃分民眾與工作人員動線。

 

▲ 護理長邱淑香表示,改造過後的衛生所在服務動線設計上大幅減輕了他們的工作量。

 

▲ 以「健康、活力、安心」為主軸的色彩計畫,重新定義整體空間的天地壁及指標設計,讓民眾感受到溫暖與信任。

 

▲ 自然光灑落候診區,空間明亮寬敞,減少牆面雜訊,讓空間回歸清爽有序。

 

以設計為核心,共創、雙贏!

 

對向來要以發揮空間最大使用效率及實用性的公部門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觀念上的衝擊與挑戰。楊韵如科長指出,這次因為有設計介入,才開始注意到家具顏色、燈光配置甚至收納細節「讓我們意識到空間不能只求實用,更要兼顧使用者的感受、服務動線的流暢度,以及整體的美感。」

 

「設計的核心在於轉譯」趙璽表示,設計不只是追求美感,而是把抽象的理念與需求,轉化為可實現的做法。他身為指導委員,就是在設計團隊與公部門間搭起溝通橋梁:一方面傳達設計理念與價值,另一方面協助團隊理解場域現況、條件並調整方向,在有限資源下協助雙方找到共識。

 

▲ 等候區的扶手椅不僅是家具,更是空間色彩與氛圍的一部份。

 

▲ 改造後的衛生所,讓公部門開始注意到空間不僅要實用,也要兼顧美學視覺。

 

▲ 來到北斗不老健身房,從傢俱到空間氛圍都延續整體設計調性,讓運動變得更自在且安心。

 

不老健身房,長者視角的設計美學

 

彰化縣不老健身房,是全台首創。在這次的設計案中,也展現出亮眼的新面貌。黑色地墊搭配綠色草皮與柔和燈光,專業又舒適,顛覆大眾對公共運動空間的印象。因為是長者專用的運動空間,設計團隊從地墊材質、牆面到燈光氛圍都精心規劃,希望讓使用者感受到尊重與自在。「設計團隊刻意選擇黑色地墊為基底,希望降低空間的色彩明度,減少壓迫感。器材的進駐會產生視覺的層次感,因此空間設計上不需要太多色彩,避免干擾視覺焦點,以提高活動時的專注度及安全性。」指導委員趙璽說明。

 

▲ 兼顧美感與長者使用空間需求,設計團隊以黑色地墊搭配綠色草皮與柔和燈光,降低整體空間的色彩明度,減少壓迫感及視覺疲勞。

 

期待城市美學的擴散效應

 

北斗鎮衛生所暨長照衛福大樓落成以來,長輩們紛紛表示:「新衛生所和健身房,使用起來又新又sù-sī (舒適)!」雖然對第一線服務人員來說,一開始需要時間適應新設計對原本使用習慣與工作程序的改變,但看到鄉親們的滿意與回饋,以及實際感受到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更深刻體會到設計帶來的不只是外觀改變,而是為生活帶來更舒適與便利的體驗。

 

「城市美學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的擴散與延續。」趙璽強調,當空間改變使用者的感受與行為模式,這些經驗就會隨著人的流動自然地傳播,使美學的種子持續在地方生根,最終成為日常的美感與文化。

 

全新設計打造的北斗不老健身房,讓長者們運動時舒適又自在。

 


 

城市美學計畫小檔案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自2023年起推動「城市美學計畫」,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聚焦5,000萬元以下的小型公共工程,每案最高補助450萬元整合規劃費,支持跨域團隊從前期調查、設計思考到整體規劃,一步步協助公部門提出符合民眾需求的設計解方。計畫採公開徵選,邀集公部門、設計團隊與專家共創合作,從美感、功能到使用體驗全面把關。「城市美學」不只是翻新環境,更以設計力提升公共服務、生活品質與城市形象,推動台灣公共場域朝向「以人為本、跨域共創」邁進。

 

◖◖城美實績

 

城市美學第一棒!從陶博館商店出發提升服務再造品牌

在雲朵上玩耍的公園八卦山的全齡新風景

 

 

 
 

 

城市美學公共場域設計共創

追蹤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