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etter City:城市美學進行式|從陰暗到明亮,公廁也能擁有智慧與美感

▲ 改造後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公廁,改變大眾對於公廁的刻板印象。
說到「公廁」,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抱著負面的看法。走進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公廁,你將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這座外觀潔白的公廁,翻轉大眾對公廁的印象,讓公廁不再只是滿足民生需求的所在,還能回應民眾對美感、友善與安全的期待,成為城市美學在公共空間裡最貼近生活的展現。
設計走進日常,把美感帶進公廁
簡潔俐落的白色牆面,搭配通透的擴張網,懸浮般的圓型屋頂點綴著天窗,任陽光自由地灑落,這座外觀時髦、宛如小型美術館的建築,其實是位於台中捷運「文心森林公園站」旁的一座公廁。
公廁給人的第一印象多是潮濕、陰暗與不好的氣味——可以說是是距離「美學」最遙遠的公共設施。
曾經,文心森林公園公廁也是如此。
文心森林公園內的「圓滿劇場」為全台占地最大的戶外劇場,時常舉辦各種藝文表演。公廁座落劇場後方,來往人潮眾多,因而承擔龐大的使用量。作為城市裡重要的公共設施,公廁的品質、使用體驗深刻影響著市民對環境的感受。經濟部產業發署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城市美學計畫」也注意到這一點。以文心森林公園公廁為起點,改善民眾長久以來對公廁的負面印象,讓美感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 「圓滿劇場」為全台占地最大的戶外劇場,時常舉辦各種藝文表演,文心森林公園公廁座落劇場後方,承接龐大的人潮使用量。
借鏡「東京公廁計畫」,全方位照顧多元使用者需求
為了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廁,主責設計的王銘顯建築師特地飛往東京,考察由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多位知名建築師參與的「東京公廁計畫」(THE TOKYO TOILET),從材質選用、空間氛圍、廁間配置到使用者體驗,逐一觀摩並深入研究其中細節。
最讓團隊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間公廁在入口處設計了小朋友的獨立廁間,不僅訓練孩子自行上廁所,還能讓大人在外頭看到小孩的頭頂及腳底,兼顧孩子的隱私及安全性;多功能廁間也讓團隊相當驚豔,空間寬闊,同時具備尿布檯、防滑扶手輔具,以及處理人工肛門排泄物的「無障礙男女通用廁所」等設備,兼顧多元使用者需求。
除了出國取經,為理解民眾對公廁的期待,團隊舉辦焦點團體座談及使用者工作坊,採訪公園附近的居民及使用者。王銘顯表示,大家的需求很一致,聚焦在兩項—「安全感」:潔淨、明亮、通風、無不好的氣味…等在衛生上的安全感;另外,則是在保有一定隱私的前提下,公廁位置不要太陰暗、太隱蔽,他強調:「廁間數量不必多,舒適與安全才是使用者最在意的。」
綜合參訪東京公廁計畫的心得及使用者的期望,團隊為文心森林公園公廁制定了從S到XL共四種規格化的廁間尺寸,明確標示基本大小及各式尺寸廁間應具備的功能,制定可快速複製的「單元模組化」標準,期望未來能逐步複製到文心森林公園其他區域的公廁,汰換老舊設備、重新界定廁間的規格。
▲ 王銘顯帶領團隊前往日本考察「東京公廁計畫」,借鏡公廁通用設計原則,並運用到文心森林公園公廁的改造案中,期待能打造一座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公廁空間,並塑造友善的公廁文化。
把公廁「打開」,打造安心、愉快、舒適的「美」好體驗
改造後的公廁,打除部分外牆,並以白色為主色調,調整遮擋視線的植栽與花台,保留通透的視野,讓民眾自然走入。動線設計上,適度安排轉折的行進動線,讓公廁在維持開放性的同時,內部仍保有足夠的隱私空間。
「改造前後真的差很多,從前『小白宮』一點都不『白』,加上裡頭陰暗不透光,看起來滿可怕的。」負責維護文心森林公園的福霖園藝主任李杰安表示,身為清潔人員,以前晚上打掃公廁時也會感到害怕。此外,過去男廁小便斗因為管線包覆處設計不良而導致積水,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地磚材質容易吃色,清潔人員打掃得再賣力,地板仍顯髒,導致他們經常接到民眾的投訴。
公廁建築在綠蔭樹海中若隱若現,遠看如同佇立於森林裡的「小白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部同仁開始以『小白宮』來稱呼這間美麗的公廁,我們也期許它未來能像知名景點小白宮一樣,不只是公廁,更是公園中一個美麗的景點。」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局長陳大田表示。
讓公廁成為貼心、友善的生活空間
走入公廁內部,與外間的白截然不同,是以淡淡的海水藍為主,白天不用開燈就非常明亮,洗手台獨立設置,乾濕分離,夜晚還會亮起柔和的暖燈,更顯溫馨可愛;加上外圍還有重整過的植栽與拓寬過的步道,讓公廁猶如座落在公園中的美術館。
此次改造不僅改善外觀,更導入智慧維護管理系統,不僅能夠監測溫度與溼度、地板是否溼滑積水等問題,民眾發現任何狀況也可以即時掃QR Code回報;並新增「廁間使用即時動態」資訊面板,在廁所外便能一目了然,知道裡面廁間的使用狀況。李杰安笑說:「清潔人員巡檢女廁時,就不用在外面大喊『有人嗎?』」。
此外,文心森心公園公廁在實用性上也以高規格進行設計。整體男女廁間比例提升到 1:6,坐蹲間比例為13:8,皆優於現行法規,且無障礙、哺乳、親子及性別友善空間一應俱全。李杰安指出,無障礙空間的改善尤為明顯:過去公廁電動門軌道設在下方,輪椅使用者進入時容易顛簸不順,如今軌道改置上方,整個平順安全很多。
▲ 負責維護文心森林公園的福霖園藝主任李杰安,表示改造後的公廁導入智慧維護管理系統,大大降低清潔維管上的負擔。
▲ 原本封閉的外牆打除後,外觀改以擴張網與天窗,不但美觀,更增加空氣對流與光線,讓廁間通透明亮又通風。
▲ 兒童廁間的設置,搭配符合兒童身高的洗手台,訓練兒童自主,同時方便家長照看。
▲ 內部空間以水藍色為主色調,降低了視覺壓迫感,營造出清爽、舒適的氛圍。
▲ 公廁導入智慧維護管理系統,不僅能夠監測溫度、溼度、氣味,以及地板是否溼滑積水;資訊面板更能即時回饋廁間目前的使用情形。
建立公共設施跨域協作的典範,爲台灣打造公廁新文化
無論在美感或實用性,文心森林公園公廁都為台灣都會型公廁樹立了新標竿。為此,陳大田局長表示,此次改造案有別於以往公部門編列預算、發包執行的模式,而是集結市政府、設研院、設計團隊及使用者的多方視角與專業共同打造。過程中不僅考量公廁的美感與機能,更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與體驗,讓公廁不僅滿足功能,同時成為公共空間的藝術品。
「我們希望,這種合作模式能成為未來其他公共建設的典範,無論規模大小,都能透過跨領域、集結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協作,打造更細膩、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施。」陳大田期待地表示。
事實上,日本的東京公廁計畫早已展現出公廁設計的社會效益,不僅改善了設備與環境,更掀起大眾對公廁議題的關注,讓公廁成為城市美學的一環。王銘顯笑說:「我們希望文心森林公園公廁也能像『THE TOKYO TOILET』一樣,不僅使用者滿意,甚至有人會因為覺得它很漂亮,而特地前來拍照、打卡。」
▲ 陳大田表示,改造後公廁在滿足日常需求的同時,也能成為公共空間的藝術品,更期待城市美學的合作模式,能成為未來其他公共建設的典範。
▲ 改造公廁更友善、貼心,正是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公廁要帶給大家的全新體驗。
城市美學計畫小檔案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自2023年起推動「城市美學計畫」,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聚焦5,000萬元以下的小型公共工程,每案最高補助450萬元整合規劃費,支持跨域團隊從前期調查、設計思考到整體規劃,一步步協助公部門提出符合民眾需求的設計解方。計畫採公開徵選,邀集公部門、設計團隊與專家共創合作,從美感、功能到使用體驗全面把關。「城市美學」不只是翻新環境,更以設計力提升公共服務、生活品質與城市形象,推動台灣公共場域朝向「以人為本、跨域共創」邁進。
◖◖城美實績
A Better City:城市美學進行式|從診療到日常,設計力為小鎮帶來大改變
A Better City:城市美學進行式|從陰暗到明亮,公廁也能擁有智慧與美感

城市美學—公共場域設計共創